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云南大学医学院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实践行动展现医学生的青春担当。2025年7月20日至25日,12名师生组成的“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项目团队在曲靖宣威市开展“云大万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健康服务进乡村,暖心守护村民健康
聚焦“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主题,在当地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调研服务队分别于21、22和24日在宣威市杨柳镇蒋箐村、倘塘镇松林村马脖子寨和东山镇芙蓉村顺利开展了爱心义诊、送医送药、健康科普宣传等系列健康服务活动。
在开展健康服务过程中,调研队队员们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蒋箐村,队员们一到村委会就迅速完成场地布置与仪器调试,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健康服务有序开展。在与村民的轻声交谈中,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被娓娓道来,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悄然进入村民心间。为更好服务当地群众,实践队还分两组走进蒋箐村四角田、沙地场村民小组,松林村马脖子寨和芙蓉村,将医疗服务送到炕头桌边、田边地头。队员们与村民促膝交谈,详细询问身体状况,认真记录健康信息,累计服务115位村民。对于血糖和血压值异常的居民,调研团队员们结合村民的年龄、既往病史、饮食习惯等,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建议,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到卫生院调研学习,感受基层医疗变革
在公共卫生调研服务开展过程中,实践队走进杨柳镇卫生院,通过访谈参观了解卫生院建设概况、医疗服务内容和公共卫生管理现状。卫生院领导系统介绍了医院运行概况、科室建设特色、慢性病管理等内容。在孔垂仿院长的引导下,实践队逐一走访各个科室。在全科门诊,队员们观摩了慢性病诊疗流程;在中医治疗室内,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临床应用场景,让学生直观理解“中西医协同”在基层的实践价值;住院病房内,队员们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健康需求。通过参观调研,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体验民族文化,共促民族团结
在倘塘镇松林村马脖子寨的健康服务现场,队员们与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的村民们亲切交流,他们以精湛的织布、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银饰制作工艺,生动展示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东山镇芙蓉村,队员们也沉浸式感受着彝族独特的民族风情,从村寨建筑、火把节打跳广场、斗牛场到村民的热情好客,都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里的淳朴与厚重。实践队亲身感受了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学习红军精神,文博寻根悟初心
7月23、24日,实践服务队前往宣威市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宣威市博物馆和浦在廷故居,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队员们在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的信念,在学习中延伸“红医”精神。

在烈士墓前,队员们先用无声的默哀,再高唱歌曲来缅怀英烈;在红军烈士纪念馆里,队员们跟随红军战斗的步伐前行;在红军战斗遗址,队员们仿佛看到红军战士当年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红军英烈长眠于虎头山,但红军精神却如一盏明灯指引前行的道路。
在宣威市博物馆和浦在廷先生故居,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文化历史探寻之旅。在博物馆里,队员们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史三个维度,系统了解了宣威市的发展历程,在触摸历史印记的过程中,深刻感知宣威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在浦在廷故居,队员们在古朴的建筑与珍贵的史料间,回溯这位实业先驱的传奇人生。从创业历程到爱国情怀,从实业兴邦到文化传承,先辈的奋斗故事与精神力量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队员。

聚集青春力量,助力健康中国。云南大学医学院调研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队员们的专业素质与服务能力,更深化了对基层医疗的认知理解,坚定了投身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理想信念。下一步,医学院还将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阵地,继续开展深入的健康宣讲和基础医疗服务活动,引导医学生在实践中挥洒青春热血,为健康中国注入“青春力量”。
图文:王衡勋、贾俊一、曹雄昭、徐慧琴、张恩棋、杨林
初审:胡艳芳 复审:卫纯 终审:李娅佳